現在市場上的營銷做法無非就是先把一款產品的抬高標價太高,再給出大力度折扣,以博得更多人的關注而進行購買,這一現象在密集架行業并不少見。而消費者也對此種行為疑惑不已,折扣之后肯定還有利潤,那產品原來的標價“水分”是有多大啊? 感覺就算是買打折扣的產品心里也是不平衡的。現在的產品明碼標價我們還能相信多少? 高標價、低折扣,*泛濫的銷售模式,使得同一密集架產品在終端市場的價格體系十分混亂,價格不一,面臨同城不同價、價格懸殊巨大等畸形市場交易問題。特別是一些個性化高值產品,或者是品牌名氣高一些的商家本身裝飾性能與使用價值突出,如若無法制定統一合理的市場銷售價格,極易產生“天價地板”,長此以往,動搖商家的品牌形象及誠信根基。 我們都知道,很多的商品都不是明碼標價的,但實際上能夠做出“明碼實價”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,亦為發展之必然趨勢,但密集架廠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有心無力。產品同質化太過嚴重,價格戰激烈殘酷,執行明碼實價就等于將價格公之于眾,雖對消費者而言是件好事,但這一底牌一旦被競爭對手獲知,并以更低價格面市,對銷售的打擊是致命的。 為了順應消費者的砍價心理,商家制造足夠的砍價空間,去迎合消費者。久而久之,商家*的風潮越來越盛,直至達到“無促不銷”的境地。因此,各行業要想明碼實價,前提是必須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,讓價格戰回歸理性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