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船小好調頭”,作為中小型的密集架企業對于行業間的并購、整合、洗牌、跨界一直持續,廠家的逐漸增加,而經銷商更是數不勝數,互聯網的加入讓行業中的競爭更加激烈,產能供過于求的現狀,業內人士認為,對于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來說,一旦要擴大規模,運營投入勢必相應的增長,如果投入增加,市場萎縮,那就會帶來很大的風險。所以,在產能過剩、產品同質化、價格戰越演越烈的行業大背景下,中小企業要有前瞻性思維,運籌帷幄方能百戰不殆,避免盲目擴張。 首先要深耕細分領域,把產品做精做專。當企業出現膨脹時,就必須及時“瘦身”。想瘦下了就要做減法,貴在精耕細作。對于沒有規模優勢、技術優勢、資金優勢的中小型企業來說,精根細作是一條把“紅海”做成“深海”的*出路。找準自身定位,主攻細分市場。企業要了解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,拋棄那些貪大求全但卻不切實際的想法,理性發展,集中有限的資源和精力,好好堅守某一細分市場,拼盡全力成為這個領域的。 另外一些已經擁有規模的企業,在當前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下,可以通過砍掉盈利性不高的業務,通過“做減法”來給企業降壓減負、謀求生存,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。 顯然,“瘦身”的方法有很多種,但都離不開“精”與“專”。2016,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,也是供給側改革攻堅年。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,“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調結構”又被代表和委員們推到了風口浪尖,密集架行業作為目前產能過剩作為兇猛的行業之一,中小型企業初了應充分考慮自身優勢和短板,回歸實事求是,避免因片面追求大而全而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之外,還要轉型升級,淘汰落后產能。  |